持续放大内河航运优势
1至9月我市完成内河港货物吞吐量763.28万吨,完成率位列嘉兴第一
|
||
|
||
内河港口是物流运输的重要一环,其货物吞吐量是体现港口营商环境,展现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今年1至9月,平湖内河港口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763.28万吨,同比增长14.35%,完成率位列嘉兴第一。 平湖,地如其名,水网密布的地理格局构建出了内河运输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当前平湖拥有定级航道29条,航道里程284.5公里,拥有杭平申线、乍嘉苏线、黄姑塘3条三级航道,千吨级航道辐射长三角腹地。“依托现有河道,我们持续畅通水路运输通道,做好河流清淤和美丽航道建设工作,最大程度提升停靠船舶安全性和便利性,确保通航水域的畅通有序,为港口经营生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口生态科负责人冯权说。 内河港货物吞吐量的强势增长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提升。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内河公用码头建设,积极引导各镇街道加快推进内河公用码头建设进度。目前,平湖辖区共有运营内河码头39家,泊位数65个,其中500吨级泊位21个,300吨级泊位44个。此外,根据《平湖市内河公用码头布点专项规划(2020-2035)》,在此期间,我市将新建13个码头,共计45个泊位,其中1000吨级泊位27个,500吨级泊位4个,300吨级泊位14个,助力内河货物运输提档升级。其中林埭交投保通码头已于9月3日通过竣工验收,目前正在开展试运营。市级、粮食、广陈镇级3家公用码头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岸线申报工作,项目建设蓄势待发,辖区公用码头多点开花。 日前,位于林埭镇的平湖新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码头现场火热,往来船舶不断,货物装卸不停,是平湖内河港货物运输的一个缩影。该码头在2021年时通过“腾笼换鸟”形式引入新业态后启动改造,并于2022年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营。“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并将数字化运用于港口建设,增强港口运力,提升运输效率。”冯权说。该码头还在业内率先采用先进的料斗布袋除尘、全地下管廊输送、封闭式存储等工艺,码头前沿看不到输送带、露天堆场等传统元素,有效降低货物在装卸、运输、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成功创建了全省首个绿色生态样板码头。1至9月,该码头完成吞吐量34.19万吨,同比增长15.9%。 “我们还深入一线了解港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优化港口经营许可申请办理,实现当天提交当天办理,有效提振内河港口企业发展信心。”冯权说,接下去,他们将持续优化内河港口营商环境,以海河联运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内河港口运输能力,为平湖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提质升级做好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