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2025年“八大突破行动”解读之一
|
||
|
||
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开放是“创新突破”的必由之路。近日,《2025年平湖市开放大协同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市”的总体定位,体现“立足平湖特色、彰显创新突破决心、体现开放姿态”的原则,推动平湖产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局局长、开放大协同突破行动队队长徐海飞说。 建强大平台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将跨区域平台建设作为开放发展的加速器与稳定器,成了决胜未来的胜负手。 平湖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一体化发展,推动更多长三角共性研发平台新标杆集聚。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壹号湾”建设进程,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明湖科创岛一期、明湖科创产城之窗、明湖科创文化园完成主体建设,以纳入省级高新区为新起点,计划招引人才科创项目25个。创建华师大·润泽研究院作为产教融合示范平台,加快建成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的高性能智算中心。同时开展更多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平台的深入交流,签订开放合作协议1个以上。 平湖毗邻上海,与上海人文相亲、产业相近,毗邻合作大有可为。今年我市将深化与上海市金山区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聚力打造“田园五镇”“T300农业科创走廊”,立足产业集群优势,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依托毗邻优势,我市将推动独山港区省级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打造以独山港区为主阵地的海洋经济平台,加快培育临港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浙沪新材料产业园也将全面推进,化工物料管道实现跨省联通,全年引进行业龙头企业项目3个以上。 站在时代风口,我市将积极抢抓虹桥政策3.0版发布机遇,研究制定我市“大虹桥”政策延伸承接目录,重点培育展会经济新业态,打造湾北产业协同发展区,建立与沪文旅体产业招商和运营合作模式。 招引大项目 高质量开放助力高质量项目招引。平湖始终将招大育强作为发展核心,以实打实的项目助力产业蝶变升级,经济蓬勃向上。 招大育强需要项目强支持。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十大产业链”细分赛道,精准画好项目招商“鱼骨图”,举办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重点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会,招引更多高新产业科技项目落户我市。同时一体推进驻点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以民引外、应用场景招商等“组合拳”,与重点知名中介机构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计划全年引进世界500强、总投资超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0个。 实际利用外资连续25年进入全省前十,是平湖高质量外资发展集聚地的最好证明。放大优势,今年平湖将继续以高质量外资为牵引,做大做强中日、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持续做好“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篇文章,常态化邀请外资企业国外总部及中国区总部高管来平考察交流,拓展海外招商网络,提升海外招商能力。今年,平湖计划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达4亿美元,全力实现连续26年进入全省前10强的目标。 一手招引项目落地,一手开拓对外贸易市场。今年我市将以更强信心,做大外贸市场份额,在稳定欧美日韩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全力稳固订单和产业关键核心环节。持续优化“参展拓市场”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优质展会资源的有效供给,力争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跨境电商出口增速30%以上,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25家。 深化大融合 经济发展的最终着力点在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今年我市将从深化公共服务开放合作、迭代升级政务服务品牌和持续创新联合治理模式等维度发力,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出行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尺度。今年,我市依托沪乍杭铁路、乍嘉苏航道、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对外连接大通道,加快建设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长三角海河公铁联运体系。在打造交通开放枢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铁未来城”规划设计,加快研究平湖高铁综合枢纽,串联公交枢纽、高铁站、长途客运站等,实现交通换乘的无缝对接。针对低空经济发展热潮,我市着力打造“低空+城市治理”“低空+物流配送”“低空+文旅体”等高频应用场景3个以上,打响“低空+农业农村”无人农业应用平湖品牌。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我市将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增长三角区域教育合作项目3个以上,并深化医疗一体化合作,新增合作项目3个以上,重点推进平湖—金山省级毗邻区范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试点。在文旅上持续推进服务共融,提升文旅合作辨识度,明月山塘力争创成国家4A级景区,举办海峡杯名校棒垒球精英赛,开通“不夜城—花开海上—欢乐谷”浙沪低空文旅观光线。 “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全方位推进开放大协同攻坚行动,加快取得更多具有实质性的突破成果。”徐海飞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