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革”提升民生温度

  • 发布时间: 2025-03-18 08:37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本月起,我市6所公办幼儿园的8个园区率先启动晚托服务试点工作,将孩子的在园时间延后一小时。这一举措,看似简单的制度调整,却是一件直击民生痛点,办在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展现出教育的人性化关怀与深远的社会意义。

放学早、下班晚,家长下班时间与幼儿离园时间的不匹配,导致孩子没有人接。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多孩家庭还出现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情况,不得不通过长辈接送或送托管机构等方式解决,增加了育儿成本,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问题,早在几年前,我市就出台政策,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出了“长幼随学”服务机制。这几年更是根据学区学位的实际,扩大了“长幼随学”服务范围,在符合户籍等相关入学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将同一家庭的二孩、三孩安排在其兄(姐)的同一所公办学校入学,进一步缓解了因孩子在不同学校就读带来的家长接送压力。

从在学位充足区域推行“长幼随学”服务,到公办幼儿园启动晚托服务试点,这是政府基于对一些家庭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不仅回应了市民的关切,缓解了家长的“接娃焦虑”,还有助于构建更为紧密的家庭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从更深层次来看,无论是“长幼随学”还是幼儿园延后服务,都从制度层面响应国家生育政策,为想生二孩、三孩的家庭打消了顾虑,有利于提升生育意愿,为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持。

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民生利益,更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作为推进普惠育幼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长幼随学”“晚托服务”这样的教育小改革,对于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幼儿园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势必产生积极影响。期待各试点幼儿园,积极用好延后的一小时,规范人员配备、收费标准,丰富托管内容和形式,提升托管服务质量,为下一步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提供新方法、新经验,切实将这一实实在在的“制度关怀”落到实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