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饮水标准的幸福“密码” | ||
|
||
微现场】浑浊度0.4NTU、pH值7.5……古横桥水厂中控室内,电脑屏幕上不断闪烁着出厂水水质的各项数据。屏幕前,工作人员陈钟伟紧盯着数据变化。“当数据出现问题时,我们必须及时反馈并调整前道制水工艺。”陈钟伟说,除了实时反馈,每隔一小时,他就需要记录下全部数据,汇总后综合分析,为更优制水工艺调整提供依据。截至目前,古横桥水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 【微观察】菌落总数小于50CFU/ml,国标为100CFU/ml;浑浊度低于0.6NTU,国标为1NTU;pH值7.0-8.5,国标为6.5-8.5……纵观《平湖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T/ZS 0625-2024)与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规定,可以发现与国家标准相比,平湖的标准对于部分水质的指标要求更加严格。 平湖地处长江及太湖流域下游,影响水源地水质的突发因素较多,保障稳定优质饮用水的压力相当大。即便如此,在让百姓喝上“好水”这件事上,平湖是认真的。去年,我市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充分参考了国内、国际先进的水质标准,编制出台了《平湖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T/ZS 0625-2024),从饮用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角度出发,对部分水质指标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订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平湖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饮用水的期待。 “比照国标,平湖标准提标了近三分之一的指标,不少指标甚至严格了一倍以上,还新增了亚硝酸盐、总有机碳、电导率、总碱度4项指标,更加关注水质口感。”市水务集团企业管理部副经理沈良红说。经过提标升级的平湖标准共101项指标,对水质的色度、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部分感官性状和消毒副产物指标进行更严格的指标限值设定,进一步改善口感,提升舒适度。 要实现水质的高质量,高标准、高频次的检测也是关键。在新标准中,对水质检验指标及检验频率都有了新规定,检测指标数量明显上升。“比如出厂水日检指标,国家标准是9项,我们增加到了18项,管网水每月两次检测指标从7项增加到了12项。”沈良红说,此外,检测频次也有了很大增加,比如出厂水全检频次,国标为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市标为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且全年不少于三次。在检测过程中,更是不断强化监督,采取班组—厂化—中化三级检测为主,24小时在线检测为辅的检测体系,实现从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以及二次供水的全流程监管,从而精准管控水质,全面提升饮用水安全和品质。 【微观点】好水方能喝出健康,高标准为优质水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参照标准,系统提升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加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沈良红说,今年将继续落实供水保障各项措施,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供水水量足、水质优,以高标准、严要求,紧紧锁住群众入口幸福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