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有力量
——2024年平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
||
|
||
文化无言,自有力量。 平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浸润人心。无论是从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起底,还是叔同文化散发的历久弥新之美,文化始终如甘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平湖人,熔铸了这片土地平和报本、勇猛精进的独特气质。 跨越时间的长河,文化依然如光,汇聚起平湖向上向新向远的动力。翻开2024年平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答卷,繁花尽显:成功创成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6;大型纪录片《李叔同》在各大平台持续热播,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影响力纪录片十大提名作品”、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展播名录;“文明友邻汇”项目获中央文明办实地调研肯定…… 这一年的平湖,文化之光璀璨,文化生活绚烂,文化之音嘹亮。风华,正茂! 凝心铸魂,强化思想引领力 欲事立,必是心立。把稳思想之舵,平湖始终将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铸魂、以学促干,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学习“走实”。去年,我市严格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创新学堂夜学等系列学习制度,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等内容,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交流研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宣讲“走新”。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发展成果,更加可亲可知可感?平湖积极做好理论宣讲的“青年化”阐释,通过青年理论宣讲大赛、首期“平湖后生”青年理论宣讲集训营等活动,推动青年理论宣讲“全面成势”。这支拉得出、懂得讲、善于讲的青年理论宣讲队伍,带着更加接地气的语言、更加生动的故事,切实以“青言青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向“海”而行 以大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用三色绘画卷 做时代接班人》等宣讲作品的频繁出圈更是凝心聚力,引起发展共鸣。 成果“走深”。一场场思想盛宴更能推动理论研究成为干事创业的有力支撑。去年,我市强化理论研究,深化社科赋能,《浙江新仓:从“新仓经验”到“三位一体”探索》入围2024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主题典型案例,全国仅有10家;《“消薄飞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创新与经验》《嘉兴发展低空经济助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的对策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获得领导批示肯定或省级奖项。 打造品牌,提升人文辨识度 不管走得再远,文化都是我们的根,根植于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亦是沉淀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深度和厚度。作为“叔同故里”,叔同文化是平湖宝贵的文化财富。平湖积极探索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新路径,纵深打造“叔同文化”和“平湖后生”两大品牌,全力打响平湖人文品牌辨识度。 解码“文化基因”。若说起去年平湖的文化“爆款”,非纪录片《李叔同》莫属。这部由平湖联合浙江广电集团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从人格养成、艺术成就、精神世界三个维度深度解读李叔同的传奇人生,首播话题曝光量与播放量达5000万,爱奇艺评分达9.7分。不仅如此,《李叔同》还上线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日本东京秋叶原等海外著名城市地标大屏,走进了杭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百年名校和博物馆与观众面对面宣推,在海内外掀起一股“叔同热”,叔同文化成为平湖“文化出海”的重要IP。 升级“文化品牌”。李叔同“做什么就像什么、干什么就钻什么”的后生力量,始终激励着平湖人奋勇向前。去年,平湖迭代升级县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平湖后生”2.0版,全新打造“平湖后生”“爱学习、好宣讲、慧阅读、乐奉献、善治网、潮创客”六大子品牌,有效激发县域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活力。 放眼当前的平湖大地,“平湖后生”以此为指引,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他们中有从“孜孜以求”爱学习到“入脑入心”好宣讲的宣讲员,有从“带动一群人”到“温暖一座城”的志愿者,有将平湖文化资源转为特色文化产品的青创客……这些“后生”们以“平和报本、勇猛精进”的精神投身于当下的火热实践,汇聚起了金平湖向高而攀的磅礴动力。 推动“文城融合”。“叔同文化”不是抽象的精神坐标,而是可感可及的文化地标。去年,平湖加大叔同文化阵地建设,高标准推进李叔同纪念馆和叔同公园改造提升。如今,叔同公园已焕新升级,漫步其中,不仅入目有绿意、远眺有诗意,“息翁印藏”等点位的增设更让平湖人心有归处、学有来处。当前,正在紧锣密鼓改造中的李叔同纪念馆在进一步优化展陈的同时,还将依托光影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邀请市民“沉浸式”体验叔同文化的精髓,感悟后生力量。 叔同文化同样融进了城市建设肌理。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明湖科创图书馆等含有叔同元素的文化地标场馆,命名叔同小学、叔同书院、叔同公园、叔同路等一批场所设施,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叔同文化标识,让每一个“平湖后生”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里叔同人格精神的独特魅力。 精准发力,提升文化“硬核力”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也可以很“硬核”。当文化被赋予力量,将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去年,平湖积极做好“文化+”文章,以文化为媒,积极唱响平湖好声音,释放文化新活力,打造文化新热点,惠民生、助发展,谱写了一路高歌猛进的动人乐章。 放大平湖“声量”。奋进中的平湖,无论是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还是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民生关切,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那么,平湖好故事该如何出圈?平湖深化全媒体联动,全力扩大县域宣传声量,推动域外宣传出新出彩,平湖新质生产力、美丽乡村建设等精彩实践多次登上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其中《南北山塘村 党建促发展》等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国际舞台亦有平湖身影。去年,平湖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围绕“叔同文化”“棒球村”两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创新打造兼具本土味和国际范的国际人文传播基地。“平湖好City”国际传播品牌内涵不断丰富,《平湖好City》系列片广受好评,“游在平湖”风景线、“购在平湖”产品线的发布助力全市各大网红地标和特色产品走进国际视野。首批“平湖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使者”的“上任”,更是让世界通过他们的视野和镜头,走进平湖、了解平湖。 优化服务供给。文化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方是最真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春光正好,赛艇小镇、棒球小镇等成为平湖市民春游打卡的好去处。不用远行,家门口就有“最优选”,这是我市去年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成果使然。 去年,平湖不仅实现城乡一体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持续擦亮“文化进万家”“文艺赋美”“我们艺起来”等群众性文化品牌,还全面做优文旅经济,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创新打造的文化特派员“文化平湖Pai”品牌,在提升基层文化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发挥他们在非遗民俗、文体运动等领域的专业特长,聚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村社文化IP。曹桥街道马厩村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谢宜,就深挖马厩村“赛艇”特色主题,培育打造“古镇沐新风 文旅促共富——马厩村赛艇小镇运营提质项目”,去年共吸引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2300万元。马厩村、徐家埭村、山塘村、钟埭村、中华村上榜了全省首批人文乡村建设名单,数量位居嘉兴县市第一。 做强文化产业。高标准打造“1+8”“平湖后生·韵之城”文化产业精品线路,“平湖后生”系列文创产品、平湖西瓜灯、平湖糟蛋惊艳亮相深圳文博会,依爱夫结合56个民族服饰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及平湖非遗农民画自主打造的“中国公主”系列服饰远销海外……去年的平湖,在三场高质量文化产业现场推进会的加持下,产业发展“热辣滚烫”,向“新”而行、向“强”跃升的步伐愈加坚定。2024年,我市实现规上文化企业产出137.24亿元,同比增长12.8%,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5.25亿元,同比增长24.1%。规上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占比近30%,拥有专利授权数855件,均走在嘉兴县市区前列。 深化文明实践。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平湖始终以文明为底色,持续优化“文明”这张金字招牌。去年,平湖创新打造“后生有礼”品牌,深化“浙江有礼·平和报本”市域文明新实践,号召“平湖后生”扎实开展学礼立身、知礼明德、行礼向远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有礼活动3100余场,惠及群众达16.2万余人。移风易俗的持续深化,让“极简婚礼”“平湖味·简约婚宴菜单”“道德评议团”等乡风文明建设品牌擦得更亮,文明之风吹遍乡野。 华章日新,未来可期。回溯过往,平湖的厚重、多彩,让我们骄傲;展望明天,平湖的自信和底气,更让我们期待。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我们步履从容,创新突破,勇往直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