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

  • 发布时间: 2025-03-31 11:12
  •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2024年,平湖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新攻坚”主题主线,聚焦“三支队伍建设、创改开、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着力稳就业、聚人才、强社保、促和谐,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816人,新引进博士105人,青年大学生1.3万人,新晋高级职称246人。开展技能培训1.1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82人,全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7.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6.7%,均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劳动关系领域总体平稳,安薪指数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嘉兴第一。“人才社区”安居生态案例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金平湖人社智能客服”模式获全省优秀就业服务成果;指导“双元制”订单班学员赴德国开展实习交流,入选人社部首批国际青年实习交流计划;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平湖基地获评五星级基地。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物上报道我市人社工作40余篇次,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获张雁云副省长批示肯定。

一、坚持创新改革,打造人社标志性成果

(一)创建产才学院平台。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建设“平湖市产业人才学院”平台,作为嘉兴首个试点,高质量承办嘉兴市“四方联动·产教融合”现场推进会。创新推出政府+学校、企业、机构三大联盟体“四元四共”协同育人机制,组建27家优质单位构成的首批联盟矩阵,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育、教学协同、考核联评机制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采用“虚拟平台+实体运营”模式,构建全域人才供需智慧网络,完善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人才与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对接。

(二)构筑人才社区生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年度新增人才公寓1500套,总量突破万套规模。建成3家青年人才驿站,全年服务求职毕业生超800人。布局“1+8+N”人才服务矩阵,建成平湖首家青年人才之家,正式启用钟溪汇人才之家。以钟溪汇国际人才社区为试点,加速链接教育、就业、商业资源,提升“才易居”数字化平台功能,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人才社区样本,成功承办嘉兴人才条线工作会议并推广建设经验。

(三)深化订制育才模式。深化平湖特色“双元六共”人才订制培养模式,指导平湖技师学院德西福格“订单班”学员赴德国总部开展实训,通过国际化实践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累计促成32家企业与平湖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45个,输送技能人才2500多名,平均收入比普通职业院校毕业生高3000元。创新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组织平湖技师学院赴河北邯郸开展合作办学宣传周活动。全年完成技工院校招生1180名,其中技师学院扩招至850人,同比增加200人规模。

二、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精准稳企拓岗服务。印发《2024年春节前后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工作方案》,强化春节期间留岗员工服务和企业用工保障。市内密集举办“局长带岗”“沉浸式探企”等线上线下招聘会87场;市外深入推动“1院1镇X校N基地”合作模式,加强与省内外各级院校及重点劳务合作基地的联系,组织重点企业赴云南、湖南等地开展招聘会13场。创新推出爸爸岗、妈妈岗等“家庭岗位”,举办“带上家人来平湖就业致富”招聘12场,累计推出家庭岗位450余个,30余个家庭迁徙式来平就业。

(二)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出台就业创业新政,调整优化实施细则。持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131”全周期帮扶。开展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创业贷款等就业政策兑付工作,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补贴发放。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将零工服务延伸到“共富工坊”。全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81个、见习岗位1076个、零工岗位7168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99人,帮扶率达99.28%。

(三)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发挥创业典型示范作用,嘉兴天坤营造褚天云获评“嘉兴市十大创业新秀”。持续推进“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林埭镇徐家埭村入围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典型案例并获评嘉兴市返乡入乡合作创业选拔赛二等奖。全力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扩容提质,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家,其中省、嘉兴市级5家。全年共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85万元,贴息331.45万元。

二、坚持聚才引智,营造人才最优生态圈

(一)深化人才项目管理。举办嘉兴“红船杯”大赛线上线下推介会及智能制造领域赛。指导曹桥和独山举办第六届“才聚金平湖”创业大赛行业领域赛,总计对接项目近200个。高频次开展国省级人才项目申报、嘉兴领军集中评审等,对42家创业创新类企业开展初中期评估工作。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人才企业3家,为历年之最。全年开展各类对接路演活动66场,路演项目171个,新落户注册高层次人才项目53个。

(二)加速青年人才集聚。优化人才新政,出台人才公寓管理、引进人才生活和购房补助等实施办法。连续第二年承办嘉兴人才日赛艇赛事活动,拓宽与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合作。承办中国海外学子报国行浙江平湖站活动和全省“留·在浙里”山海协作上海行活动,揭牌平湖·青田共享飞地、牛津大学学联校友会会客厅。连续第12年开展名校优生社会实践活动,清华大学等8所名校29位学生来平湖社会实践。加快人才集聚,组织百余家企业赴陕西、黑龙江等40余所高校揽才。

(三)培育专技人才队伍。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工程,举办工业互联网技术工程初级培训班。新增全市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博士后工作站载体引进博士9位,5位博士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资助。全年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98人,其中初级2324人,中级428人,高级246人。组织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务工作。

三、坚持技领未来,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一)加强培育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平湖技师学院扩建工程,学院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专业在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出台《平湖市公办职业类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绩效工资使用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多劳多得激励机制。建成平湖市首家农业产才学院,积极开展数字农业、乡村文旅等方面的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一院十园百村千企”乡村青年人才技能创富模式,入围省人社厅“创改开”项目路演。

(二)完善技能培育体系。制定出台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工作新政,推行差异化补贴机制,出台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将紧缺职业工种补贴标准上浮20%。社会化评价范围不断突破,全市职业院校新增13项技能评价资质,证书获省人社厅认可;5家社会评价机构共覆盖职业50个。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37家企业新增培育技能人才3880名,其中高技能人才2571名。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特色明显,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1824名,获省政府民生实事最佳项目点位。

(三)优化技能成才环境。举办全市技能型社会推进会,打造“技能四季”活动品牌,开展技能竞赛月、高素养劳动者技能研修班、乡村技能节等一系列活动,首批发布山塘村、徐家埭村等3个技能型乡村。承办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数控铣项目分赛,选派39名选手参与22个项目角逐,斩获2金3银3铜的成绩,位居嘉兴前列。连续第20年举办平湖市职业技能竞赛,共16个竞赛项目,参赛选手400余名。

四、坚持共富共享,助推社保扩面提质

(一)推进参保扩面提质。持续健全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开展社保参保扩面提质行动,深入镇街道、企业,开展“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社保进万家”等政策宣传活动53场,服务1.8万人次。本地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8%。完成退休认定6800件、工伤认定2535件、劳动能力鉴定2250件。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要求统筹做好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保障各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拓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等城乡居保筹资渠道,平均缴费水平从1900元提升至2375元,基础养老金从340元/月提升至360元/月。持续推进社保一卡通应用,全市59家文旅场馆支持全国社保卡通刷。

(三)突出专项工作行动。将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从现行1‰调整为1.5‰。开展工伤保险清风行动、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等专项整治,加强工伤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排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中的隐患,完成2180笔劳动鉴定数据核查和22条疑点数据核查。成立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工作专班,统筹有序推进延迟退休改革工作,举办人社系统、企事业、网评员等专场培训5场,接待来电来访974人次。

五、坚持制度改革,提升人事管理水平

(一)公开招聘阳光运行。全力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指导监督部门单位做好社会公开和校园招聘等招考工作。组织高层次紧缺招聘,招录计划事业23人、录用报到21人,推出事业单位人员集中招聘计划74个,录用报到74人;指导教育卫健系统共组织各类招聘8场,推出招聘计划895个,办理录用报到手续153人;教育、卫健系统共定向高校输送31名委培生,接收办理报到21名定向委培毕业生;协助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6名退役士兵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全年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面试、体检,以及公务员笔试等工作。

(二)抓实人事日常管理。指导全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备案工作,全市参与考核9375人,其中优秀1909人,对近三年连续考核优秀的203人上报嘉兴予以记功。规范开展岗位设置、聘用审核,为6家部门(单位)办理岗位设置,为139家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聘用调整备案1412人,核准事业单位人员职称申报岗位信息68人,办理交流调动审批67人、交流报备201人,同时落实岗位调整、薪级变动、扣发奖金等工资福利政策。举办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班。

(三)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工资和机关工勤人员岗位工资调整。抓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调控,配合省厅做好事业单位工资数据审计工作。规范编外用工招聘和编外用工薪酬待遇,审核发布编外招考公告41个,共推出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计划331个。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调整共1409人的工资审批,办理新招录人员工资业务248人,交流调入工资审批232人。监督和指导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做好年终分配、津补贴发放、处分人员奖金扣发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六、坚持守护薪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聚焦用工源头监管,开展规范劳务派遣、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治理欠薪等专项行动,监察企业1860家,指导完善规章制度125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200余份。完成劳动用工体检382家、薪酬调查186家,选树“以技提薪”先行企业13家。建成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8个,配备村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员113名。办结特殊工时审批273件、劳务派遣许可113件。

(二)突出重点欠薪整治。持续擦亮“无欠薪金平湖”城市品牌,健全根治欠薪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链条治理,全年共处置劳动纠纷3147件,同比增长8.1%。聚焦建筑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多部门联动,强化行业源头治理、违法行为打击和信用联合惩戒,共作出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移送公安和综合执法43起。突出“巡查送法”和讲好“开工第一课”,举办行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14场次,覆盖从业人员1186人次,推动劳资纠纷预防端口前移。

(三)加强争议协商调解。充分发挥人社、多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争取将劳动争议纠纷最大限度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裁审衔接,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统一裁判尺度,提升仲裁公信力。创新长三角区域协作模式,与上海金山区、江苏镇江市、安徽滁州市建立线上联合办案机制,全年开展跨域案例研讨3次。实施专兼职仲裁员素能提升工程,组织参加部、省、市仲裁条线的业务培训。全年组织化解劳动争议928起,62%的案件在基层化解;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553起,结案率97.48%,调解成功率82.24%,无讼指数97。

七、坚持法治引领,锤炼新时代人社铁军

(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年初印发《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三张责任清单”》《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局党委书记、局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向科室延伸、向全员覆盖。召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专题部署会2次,开展人社系统行风作风建设专题会议3次,开展“现场式”警示教育、“青年·清廉”主题座谈和“清廉人社”品牌建设活动。

(二)推进全面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行政决策程序要求,制定印发局《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对1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份规范性文件、6份行政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全年共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25起,5起行政诉讼实现零败诉。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660余条,对4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100%。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6名新招录和调整人员参加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全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与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突出严管厚爱并重。从全局高度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推进能上能下机制。实施人社青年干部成长培养计划,打造“青YOUNG人社”品牌,着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人社现代化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避免平均主义,将干部实绩与考核挂钩。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各科室单位、干部职工自查岗位廉政风险点174条。同时,将制度管理向“八小时外”延伸,出台《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八不准”与“八报告”制度》,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