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民营经济一线调查
“大”显身手引领产业“链式”跃升
|
||
|
||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平湖民营经济发展稳健、特色鲜明,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全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今起推出“平湖民营经济一线调查”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企业、走进车间,对话企业家,探寻平湖民营经济不断向新向高向强的发展之道,进一步激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敬请关注! 1984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在一个租赁仓库里诞生,生产家用电线。38年后,这家“小作坊”长成了大企业,在北交所敲钟上市,成为电线电缆行业当之无愧的知名企业。透过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足以窥见平湖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而今,勇立时代潮头的平湖民企,正革新迭代,大显身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省工商联发布的《2024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市共有50家企业入围上规模民营企业行列,同比增加8家,首次跻身全省前十。平湖民营企业,不断从“集约化”向“智能化”转变,从“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变。 一 平湖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政策、市场、技术中不断突围突破的奋斗史。 敢拼敢闯,将时代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在政策的支持下,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水良当机立断,拿地建厂,并注册“晨光”品牌,开启了企业全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企业斥资5500万元研发生产中低压交联电缆,10年后投资2.5亿元布局高压、超高压电缆市场……回望来时路,晨光电缆紧扣时代脉搏,勇于创新、敢于求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场馆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建项目中,都能看到晨光电缆的精彩亮相。来自平湖的“大动脉”流向全国,展现平湖制造澎湃向上的活力。 刀刃向内,将改革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朱水良看来,不改革、不创新,企业的发展就如一潭死水。“我们通过‘滚动式技改’,始终保持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朱水良说。去年,500kV及以下复合平滑铝护套全系列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的成功面市,让晨光电缆技术革新更显含金量。复合平滑铝护套是将原本的皱纹铝护套设计成平滑型新结构,这项看似简单的工艺改进,却让企业创新突破了一项国外卡脖子技术,解决了皱纹铝护套型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隐患,成为国内电缆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40年来,企业的技改成果丰硕,企业内部也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重视科技和高技能等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让人才有创新成就感。 二 大企业勇于站在浪潮之巅,但并未局限于自身的“一枝独秀”,而是从点到面,引领产业实现“链式”跃升,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 去年,对于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和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卫星能源三期两套多碳醇装置、独山能源三期第一套PTA产线建成并投产,百亿项目的投产释放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也拉开了我市“两链一群”产业链打造新局面。产业链向本土转化, 技术在辖区内流转,当前平湖已经构成了以卫星能源为链主企业的碳三产业链和以独山能源为龙头的PTA产业链,形成了以化工原材料为核心,以下游新材料企业、热电联产为配套的立体式、可延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企业赋能产业,民营企业以“链群配”模式,抱团成势、聚力发展。平湖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吸引着全国的关注。全国第14个国字号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全省18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创建单位之一……响当当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平湖民营企业的同向发力。当前平湖有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分公司这样的整车龙头企业,也有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专攻汽车零部件特定部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整车制造到新能源车三电系统,从汽车电子零部件到汽车内外饰件,民营企业在扎根成长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共同壮大产业集群,如今已有3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平湖集聚,让“整台汽车平湖产”的梦想照进现实。 民营企业发展“外溢”,不仅辐射上下游,同样规范行业的整体发展。在晨光电缆研发生产复合平滑铝护套后,企业组织制定了该产品的团体标准。另外,晨光电缆还参与了18个项目的国家标准制定,助力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化。 短评:民营经济是活力、繁荣的代名词。平湖打造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大企业、大项目依旧要唱主角。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已逐渐转向“价值重构”,大型民营企业不仅是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产业链升级的枢纽站。大型民营企业承担着引领产业链整体跃升的责任。唯有勇担重任、善作善成,打破“创新孤岛”,实现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才能形成优势产业体系,推动平湖制造迭代升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