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田套合 良田粮用
平湖夯实粮食安全底线
|
||
|
||
“今年,这些农田都开展了农业灌溉设施新建,接下来粮食生产将更有保障了。”指着杉青港村、石路村一大片高标准农田,新仓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姚佳维说。在现场,记者看到新仓镇的这片农田里,新建了灌溉泵站,安装了灌溉管道、U型排水渠等,为即将到来的晚稻种植“保驾护航”。 据姚佳维介绍,杉青港和石路两村农业灌溉设施的新建,正是源于新仓镇结合杉青港等7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杉青港河岸整治工程等统筹谋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该项目于去年11月启动,包括500亩农田灌区提升改造、农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共实施新建泵站1座、铺设PE管道3.9公里、U型排水渠1.14公里等,通过农业灌溉设施新建和提升,这500亩农田实现了从普通农田到高标准农田的跨越。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包括创新河、龚家堰浜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另外,新仓镇大治河综合整治工程等农田水利项目也同步统筹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眼下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到时候将推动更多普通农田“华丽转身”。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普通农田变成高标准农田,这样的跨越转变,不止在新仓一域,而是在平湖全域开展,这是源于“多田套合”工作的推进。开展“多田套合”工作,旨在打通底板底图,推动各类农田建设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统一运营。“多田套合”,简言之就是系统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四块地”空间布局层层套合,让良田真正做到粮用,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底线。 优化“多田套合”布局,是我市承接落地十大重点领域改革之促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多田套合’,更是解决农业生产空间碎片化、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抓手,还是牢记‘国之大者’,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载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巍巍说,开展“多田套合”工作,既是上级部署任务在平的落地实施,也是平湖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多田套合”,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空间的重构,全面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平湖永久基本农田基数大、日常保护压力重,为实现“多田套合”带来了难度,如何破难?“强化全面统筹,依托底板底图信息,通过统筹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新建、认定以及耕地功能恢复等方式,扎实开展‘多田套合’工作。”张巍巍道出了破解之道。正如新仓镇杉青港村、石路村,新建灌溉泵站,新增灌溉管道、U型排水渠等,便是在永久基本农田上新建高标准农田。 扎实推进“多田套合”,是平湖作为“浙北粮仓”应该扛起的责任担当,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粮食高质高效生产,更将托起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眼下,“多田套合”工作正“不负好春光”,加快落地实施,计划通过市、镇街道两级上下配合、通力协作,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