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组团效应”奔共富 | ||
|
||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5年第二批(非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名单。我市广陈镇山塘村、新仓镇杉青港村入选,将获得更多政策、资源支持,进一步发挥在片区组团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村联动发展。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难点,也是重点。以重点村为节点,联结周边若干个区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村,形成“重点村+周边村”组团式发展的模式,已成为全省各地深化“千万工程”,缩小城乡“三大差距”,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抓手。 从此次我市入选的两个省级重点村的实践来看,在当前村庄发展普遍存在资源较为分散、要素保障较为缺乏、产业互补性较差等诸多共性难题的情况下,实施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有助于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进一步放大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集聚效应,需要各地以系统思维重构乡村发展逻辑,把握好“统领、融合、变革”三个维度,努力推动乡村振兴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共兴”跃迁。 要以党建为统领。从客观上看,传统乡村发展常受限于行政边界和资源分散,相邻村庄往往各自规划产业,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因此,破除行政壁垒是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以党建联动来破解困局。如广陈镇将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以及金山区廊下镇的山塘村组建跨省组团发展片区,通过打破省界藩篱,辅以“党建联建”这一无形的“纽带”,把零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一体规划发展布局,形成“东部生态美学、西部产业连片、南部宜居安康、北部老街古韵”空间版图。 要以“融合”为抓手,盘活存量资源,以要素融合创造更大价值增量。如新仓镇“合作之源·杉水共富”示范片区,以杉青港村为核心,通过整合周边三叉河村、友联村、双红村、芦湾村以及中华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全新场景,全面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片区组团释放了“1+1>2”的系统效能。 要以“变革”谋长远。作为“千万工程”的深化拓展,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既是方法论的创新,更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无论是行政区划的破界、乡村建设运营机制的建立,还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都需要依靠改革来支撑。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深化强村公司载体开发、打造乡村运营重点村、创新“共富工坊”参与模式等改革举措,着力从产业、人才、生态、公共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形成服务“一张网”,协同发力,确保片区组团发展的顺利推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