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办到“家门口” 党员就近“学思想”
平湖构建全域覆盖的党员教育体系
|
||
|
||
最近,平湖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曾现锋正忙着收集材料,为接下去的“新仓经验”撰书做准备。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市委党校新仓镇分校的副校长。 多重身份担起多重使命。曾现锋积极发挥教研作用,研究课题、编写论文、开展讲座……以实际行动奋斗在“新仓经验”理论研究宣传的最前沿,让基层党员感受到来自“家门口”的思想洗礼。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新仓经验’70周年,我们计划从理论角度追溯‘新仓经验’的前世今生,挖掘时代价值。”曾现锋说。通过重整史料,以理论为切入点,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同时,“由点及面”扩大教育覆盖面,真正让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走进每一位党员心间。 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但受限于场地空间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平湖党员教育一度陷入“瓶颈期”。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710个、党员29667名,庞大的组织体系下,如何平衡党员教育供需不匹配的矛盾?2019年,我市创新设立党校分校,依托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统筹全域师资、教育资源,通过开发精品教育课程,精准构建党员学习教育评价体系,畅通党员“学思想”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各镇(街道)党(工)委已依托党校分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超800期,培训党员超10万人次,党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六年的实践探索,平湖走出了一条党员“补钙充电”的有效路径。那么,成功的背后有何“秘诀”?“完备的组织架构为分校的高效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市委组织部市党员电化(远程)教育中心主任胡凯说。镇(街道)党校分校实行校委会领导体制,由属地在职在编人员和市委党校师资共同组成。其中,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任分校校长,党委组织委员任常务副校长,市委党校班子成员任副校长,党委组织员、党建办主任、党校联系教师、特色教学名师等任委员,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任校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体化组织架构让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以市级党校为龙头、市镇党校共建共享”的基层党校阵地体系。 为选优配强党建工作力量,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能兜底、高质量,我市还在工作建设伊始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并将推出《关于进一步推动镇(街道)党校分校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分校设立标准、职责范围、运行机制等。“我们为8所分校量身定制了‘八个一’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对分校日常工作的指导推进。”胡凯说。同时,立足各地实际,组建特色教学模块,积极引导各党组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如今,在完备的组织架构和日渐规范的运行机制下,镇(街道)党校分校建设呈现一派“春色满园”的新气象。新仓镇分校依托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开展循迹溯源教育,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独山港镇分校开设嘉兴首条跨省红色教育线路“红色记忆长廊”,打造红色影院、心灵氧吧等功能区,引进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吸引更多党员群众走进党校;新埭镇创新搭建“党群小剧场”,将理论学习与情景戏剧相结合,将线下讲台搬上数字舞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镇(街道)党校逐渐成为基层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提升素质能力的大课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