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村边绕 美景入画来
平湖水生态环境蝶变跃升
|
||
|
||
岸边茂盛的花草随风摇曳,河中的睡莲在碧波中浮动,时而还有鱼虾在水草间嬉戏,行走在钟埭街道的山茶花浜附近,看到的就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住在周边钟溪南村的陆天根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逛逛,和老伙计一块散散步,或是坐在凉亭中聊聊天,日子休闲自在。“这条河现在的样子,都快让我们想不起曾经的模样了。”陆天根是土生土长的钟埭人,他记忆中的山茶花浜与现在截然不同。 以前的山茶花浜沿岸搭建了不少简易棚,还有废品收购点,再加上猪棚鸭舍,污水和废弃物直接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不断恶化,路过就能闻到一阵难闻的味道,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令周边居民怨声载道。“那时候,本来就不宽的河道,满是淤泥,根本见不到一点鱼虾的影子。”陆天根说,转机发生在2015年,河边搭建的违章建筑清理掉了,杂乱的岸坡修整好了,河道也进行了清淤疏浚,黑臭河有了第一次面貌提升。 基础的清理工作完成后,山茶花浜开启了水生态修复之路。河道内种上了水生植物,河岸边也种上了绿树红花。之后,亲水绿道、亲水平台、人行栈桥等便民设施也一一布置了起来。河道旁的茶花树古树、古迹等也进行了修护与维护。建设完成的山茶花浜,悠悠栈桥、绿树掩映,清澈的河水与沿河的环境、绿化互融互动,形成了特色景观。昔日的黑臭河摇身一变,成了周边公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维护河道的“长治久安”,钟埭街道还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开展了取缔河面捕捞、放置地笼网、拆除河边违章建筑等污染治理的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还对河道开展常规化巡查,注重河道周边设施养护,并全面开展河道保洁工作。 这些改变,陆天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环境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来这边了。”陆天根说,随着河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每天在附近的绿道上散步健身,在旁边的亭子里闲话家常,周边邻里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如今的山茶花浜,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了,曾经看不到鱼虾的河道内,有了大量浮游动植物,螺蛳、河虾、河蟹等都在这里“安了家”。“根据检测,目前山茶花浜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市生态环境分局水气环境管理科科长曹雷说,经过生态的长效维护,山茶花浜已经形成了自我修复提升的能力。 山茶花浜的美丽蜕变,是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十多年来,从“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等水环境基础治理,到“污水零直排”“稻田退水零直排”“碧水三绕”等水生态修复行动,再到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等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平湖一步一个脚印,将市域范围内的一条条河道与城市的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幅秀水长青的生态画卷。 据统计,这几年,全市嘉兴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Ⅲ类水比例从2019年的28.57%,上升到了100%,并且从2022年以来连续3年达到100%,今年1至5月,全市17条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的河道,有7条水质同比由Ⅲ类改善为Ⅱ类,全市水生态环境实现了蝶变跃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