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锤”砸准“产业钉”

  • 发布时间: 2025-07-07 08:30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上,浙工大平湖新材料研究院被授予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试基地”称号,成为嘉兴地区入选的2家中试基地之一。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而作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连接点,中试基地则聚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发力,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实现“神奇一跃”的关键。作为我市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浙工大平湖新材料研究院通过打造中试研究、分析测试、孵化车间等完备的平台,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供从材料合成到产品试制的全链条服务,有效衔接研发与产业化需求,为促进“两链”的无缝对接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下,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成了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行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科技创新如同“拿着锤子找钉子”,产业创新就像是“找准钉子造锤子”。找钉子,找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造锤子,造的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只有加快打通“两链”间的卡点和堵点,使其深度耦合,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一直努力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造好锤子再让锤子砸精准、锤扎实,不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浙工大平湖新材料研究院的实践,只是我市撬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推动“两链”同频共振,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这几年,我市找准“两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全市科创平台已经与300余家企业建立服务合作。同时以“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路径。今年以来还相继推出“教科人”一体化、“百企百项”校企创新合作等改革举措,推出“科政保”“科创贷”等金融支持政策,着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同向发力。

推动“两链”同频共振,要激活企业的主体动能。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要靠企业去冲刺。这几年,我市通过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已累计培育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两链”同频共振,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期待各地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协同破局,重塑创新生态,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的加速融合,让“科技锤”砸准“产业钉”,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